《环球时报》:日本担忧动画师“跳槽”中国 80%以上起薪不足6521元

环球时报 动画师 低薪 跳槽中国

这篇报道本来是《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 蒋丰发表的,其实在国内还好没有太多反响,结果倒是在日本很多传播了这条新闻,其实日本动画业界的病根,日本人不是不知道,但要砍掉重练就没有那么简单,对于日本动画行业这就是革命了,毕竟不是每个动画制作公司和企划公司都是吉卜力这样的被允许慢工出细活的,很巧吉卜力的创始人之一的宫崎骏以前也批判过“手塚模式”,但竟然存在那么多年了而且也取得过成绩,那么“手塚模式”还有一定的准确性的。然后说什么动画师来中国,其实如果来的知识基层的画师,其实对我国动画行业帮助也不到,我们需要的日本中高级的动画人才,能带领团队,带项目的,而这种人才似乎还没有被吸引到中国来。下面我们来看看《环球时报》的原文,我自己已经在日本很多网站上看过转载的内容了,这起码也表示日本本国行业内还是挺关心这个现象的,不过这个现象已经是日本常态了。

“京都动画”纵火案让外界持续关注日本动漫行业。日本媒体近日报道称,该国动漫行业长期以来工资低,很多日本动漫创作者愿意跳槽去待遇更好、更能自由创作的中国市场。日本榎电影株式会社社长榎善教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动漫的“手塚模式”曾经是业界最高标准,但近年来有人认为,正是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日本动漫行业中普遍存在的,收入与劳动强度不相符的恶劣工作环境。

铁臂阿童木

榎善教告诉记者,日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瞩目的动漫行业主导,关键人物是创作了《铁臂阿童木》等作品的日本漫画家手塚治虫。手塚治虫于上世纪60年代成立“虫制作公司”,其定下的产业标准大多被沿用至今。相较于美国动画巨头迪士尼公司采用高成本、大投入的制作模式,从美国将动画带回日本的手塚治虫则主张最大限度节约制作成本,充分利用极少的帧数和原画数量,尽可能表现复杂的人物动作。这就要求动画制作人员拥有极高的专门技能。

榎善教举例称,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日本分工较细,有人专门负责画人物脸庞,有人则负责画人物身材,好像打造一个个零件,形成一条条生产流水线。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动画制作成为一个“产业链”,有了“基盘”。著名动画家只要提出构思,然后在“基盘”上略加修改,作品就可以迅速出炉。弊端则是动画人物形象越来越雷同,也让动画制作者只能成为“画手”,很难成为“画家”。

青年动画制作者支援会

据日本“青年动画制作者支援会”对153名日本动画师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新手动画师为非正式雇用,80%以上起薪不足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521元)。而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动漫行业则开出比较高的价格。记者从招聘网站上了解到,如果在日本动画行业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资可以达到月薪1.8万元人民币,包含完善的福利待遇和加薪机会,以及免费入住公寓等。此外,还有不少中国公司直接带着资金,进入产业链更加完善的日本成立制作公司,用高薪吸引日本人才。

日本政府当然不舍得占GDP10%的重要文化产业从业者被中国“挖墙脚”。为此,日本新入管法面向动漫行业的外国人,放宽工作签证审查力度。但有分析认为,日本业界不着手改善本国就业环境,而是希望用更廉价的外国劳动力来支撑动漫产业发展,想留住本国优秀动漫制作人才可谓难上加难。

 


和邪社官方Telegram通知群:https://t.me/hexieshe_cn

和邪社官方Telegram粉丝群:https://t.me/hexieshe_chat

2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1. 日本政府这不压价吗!!!

  2. 日本的根源在于眼光老盯着外边。国内一有问题,第一反应是向外学。没人才?那就学美国引进人才。这根本就跟他们国情两下没打到一块去。老龄化已经严重了,对动漫产业这种青年人就业点不做政府扶持,反而还想要外国人来抢工作?看来还是嫌宅男不够多啊。当然别看中国想挖墙脚,无非现在钱多而已,以后总会出现少的时候。但自身问题比日本还严重。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